科學共同體是科學活動的主體,世界主要國家都設立了國家計量院專門從事計量科學研究工作。由計量科學共同體延伸至測量技術應用層面也形成了職業群體和法定資格,如我國的注冊計量師、日本《計量法》中的計量士、丹麥《計量法》中的計量員。所以說,計量是一種科學活動,從計量科學研究到測量技術應用都體現了人類對科學精神的追求。
近幾年,國外經濟發達國家,把的原材料、先進的工藝裝備和現代的計量檢測手段,視為現代化生產的三大支柱。其實,原材料的制取與篩選、先進工藝裝備的配備與流程的監控,也都離不開計量測試。例如,國外先進生產線的產品品質高,次、廢品少或幾乎沒有,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充分利用了監控技術。至于所謂的柔性生產(制造)系統,池州計量檢測,更需要現代計量檢測手段的技術保證。
例如,計量檢測校準,退火窯的熱效率原約為8%,監測控制后則提高到12%以上,退火時間由60小時降到35小時,一年就節煤近2 000噸、節電26 000余千瓦小時(度)。結果,一年下來,全廠的用水量下降了21%,節電約600 000千瓦小時,綜合能耗下降了約10%,產值提高了22%。
計量和檢測作為國際公認的“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在發揮政府監管職能和助力企業質量提升方面發揮重要技術支撐作用,被稱為“質量生命線”。計量是關于測量及其應用的科學。在工業制造領域,計量被稱為“工業生產的眼睛”,計量檢測單位,越是高新技術產業,對計量的要求就越高。比如制造一輛汽車,數萬個大小零件由不同工廠生產,如果計量量值不一致,測量精密度不準確,各種零件就沒法組裝到一起,更談不上質量保證。